氮化硅坩埚
  • 楚江新材(002171)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米乐体育m6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3-31 23:36:06
产品详情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楚江新材(002171)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2024年,我国铜材加工制造产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供需呈现结构性波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铜加工材综合产量为2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

  中国铜材加工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铜基材料产品结构加速向高性能、高精度方向升级。传统应用领域(如电力设备、建筑)需求稳定,而新兴行业成为核心增长引擎,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铜材使用开辟了新的赛道,铜材消费也迎来了新的增量。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也是国内重要的铜基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综合排名,公司是中国铜带材“十强企业”第一名。2024年公司年产高精度铜合金板带材产销量突破34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位。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产品保持细分行业头部地位,其中铜导体材料产销量达44万吨。

  公司坚持“用最环保的材料、做最高端的产品”,依托资源综合利用(废铜再生利用)行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铜基材料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致力于再生铜原料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公司铜合金产品的再生铜综合利用比例达60-70%,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先后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博士工作站等荣誉,并先后参与行业标准YS/T1713-2024《矿物绝缘电缆用铜棒、线《高强高导铜铁合金棒线材》等的修订起草工作,并成为《224Gbs高速直连铜缆技术方面的要求》团体标准参编单位。

  行业发展现状:高性能纤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是先进复合材料重要的增强材料,也是新材料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世界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强国,且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性能纤维自主技术体系,实现了产品、技术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全力支持下,国内高性能纤维产业已进入快速地发展阶段,呈现“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国产替代加速”的显著特征。

  随着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重视和支持,高性能纤维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双碳”目标、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下,风力发电、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呈现出新的增长空间,高性能纤维的绿色生产技术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子公司天鸟高新是国内飞机碳刹车预制体、特种纤维立体仿形预制体及碳纤维热场预制体的原创企业。公司是国家工信部第二批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火箭发动机喷管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技术及设备应用示范基地,国内大型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体的企业,国内大规模的碳/碳、碳/陶及石英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生产企业,承担着国内所有生产飞机碳刹车单位的碳纤维预制体,以及几乎全系列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纤维预制体供应。

  天鸟高新作为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工程配套企业,国际航空器材承制方A类供应商,曾为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神舟九号和长征二号F,以及“长征5号”“长征7号”“长征11号”“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新一代高清、高分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国之重器的研制配套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公司攻克了新一代空天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大尺度、高精度、高难度热防护材料预制体制备关键技术,为我国圆满完成首阶段试验船发射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军民两用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江苏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研发及产业化”、高性能碳纤维预制体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重大专项。

  行业发展现状:热工装备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中被明确为重点发展领域,承担着提升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实现高水平发展的使命。行业大力推行技术进步和科学技术创新,采取自主研发、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进行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幅度的提升了设计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我国热工设备行业得到空前高速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需求推动下,国产热工装备发展迅猛,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行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趋势。机械制造业及环境保护行业由于市场规模大,对热工装备行业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新材料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慢慢的变成为热工装备行业新的增长点。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子公司顶立科技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将新材料制造工艺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有机结合,科研开发与成果产业化紧密结合,集“装备+材料”、“科研+产业化”、“制造+服务”三大特色和产业链优势于一体,具备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研发、量身定做特种热工装备的能力。

  子公司顶立科技为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特种热工装备保障,已成为国家航天航空等领域特种热工装备的核心研制单位。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子公司顶立科技牵头/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9项;已获授权专利184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6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一等奖4项、湖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科学技术评价)29项,其中4项“国际领先”、5项“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14项“国际先进”、5项“国内领先”等,充分彰显了公司的技术水平及先进性。

  公司专注于材料的研发与制造,致力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先进材料研发制造平台型公司,坚持先进铜基材料和军工碳材料的“双轮驱动”的发展的策略,业务涵盖先进铜基材料和军工碳材料两大板块,产品有精密铜带、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材、精密特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特种热工装备及新材料等六大品类。

  公司以“做全球领先的材料制造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使命,围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行业龙头”的总体发展目标,持续加强研发技术,进行产业升级。

  先进铜基材料板块基本的产品包括精密铜带、铜导体材料、铜合金线材以及精密特钢等,为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电子、先进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提供优质的工业材料和服务。

  公司一直致力于铜基材料的产品技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部分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公司各类研发攻关项目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模式相对成熟,能够满足新兴下游领域对高精度铜材的需求。

  子公司天鸟高新专业从事碳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等特种高性能纤维的应用研究及开发,专业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体,航天用碳/碳、碳/陶复合材料预制体、石英纤维预制体、航天热结构热防护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透波材料预制体以及各类高性能特种纤维织物、预浸料的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工程配套企业。

  公司原创技术产品层间致密、体积密度均匀、不易分层、整体稳定性好,是典型的耐高温、高承载、结构/功能一体化增强材料,具有轻质高效高技术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光伏、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无人机、风电等领域。

  芜湖天鸟为天鸟高新全资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制品,产品有热场复合材料,碳/碳、碳/陶刹车盘等,可应用于光伏、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子公司顶立科技专注于特种热工装备及新材料的研制、生产,产品专注于航天航空、核工业和半导体等领域。

  公司特种热工装备产品包括碳陶热工装备、先进热处理热工装备及粉冶环保热工装备等,能够针对客户需求和特点提供包括装备和服务在内的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新材料产品包括金属基3D打印材料及制品等。

  公司先进铜基材料板块采用再生原料效益、规模成本效益和产品特色效益有机组合的盈利模式,坚持“产能利用率100%、产销率100%、资金回笼率100%,效益与规模同步增长”的运营标准,创造了持续的成本领先优势,综合性价比行业领先。公司拥有健全的营销模式,自建营销网络,充分贴近市场,对终端市场具有极强的掌控能力。

  子公司天鸟高新的产品采用单一定制,以销定产、直销模式。公司与国内航空航天、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子公司顶立科技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生产。公司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主要通过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获取业务机会,在重点区域为重点客户群提供售后和生产服务。

  (1)再生原料效益:公司再生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行业领先,再生原料使用占比全国同行业领先,产品导电性能、元素匹配、亮度等方面均处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废铜生产高精密铜合金产品资源化处理技术”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有机涂层铜基废材高效热解与高质利用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再生铜和黄铜原料国家标准研制和实施”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规模成本效益:公司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100%的水平,制造成本优势明显,综合性价比行业领先。

  (3)产品特色效益:公司产品具有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定制、交货快等特点,在细分行业深耕细作,各类主打产品的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市场领先。

  2、健全的营销模式:充分贴近市场,自建营销网络,对终端市场具有极强的掌控能力

  (1)营销网络健全:自建营销网络,全国40多个直销网点,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潜在需求,保证获取订单的能力。

  (2)细分行业精细化管理:细化行业分类,建立客户档案,分行业竞争,积小胜为大胜。

  (3)服务响应快:能够24小时快速解决客户订单、产品质量等服务问题,具备门到门的交付能力。

  3、扎实的运营管理基础:产能利用率100%、产销率100%、资金回笼率100%

  (2)通过订单对锁、套期保值、应收账款管理、现金流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严控经营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3)公司始终将“产能利用率100%、产销率100%、资金回笼率100%”作为公司运营良性的检验标准,并坚持持续改善、不断精进,保持效益和规模的同步增长。

  4、领先的研发制造能力:研发和制造融为一体、互为促进,具备很强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产品升级和规模提升持续上台阶。

  (1)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1个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废铜再生利用)行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为每个系列产品配套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资子公司楚江合金是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在产品适销对路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品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大大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公司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汽车认证方案等认证。

  (3)重点在制造与工艺研发上进行突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品稳定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产品事业部经营独立,充分自主;总部与事业部对接简洁,一企一策;内部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各事业部共享资源,协同高效;具备产业发展、并购管理复制能力。

  天鸟高新拥有可针刺无纺织物及准三维预制体、Z向有连续碳纤维预制体等原创技术工艺,在特种纤维准三维成形、近净尺寸仿形精密制造、三维/多维立体成形预制体、特种纤维织造、混编纤维复合树脂预浸料制备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并已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公司成功研制的飞机碳刹车预制体,实现了我国先进碳刹车技术盘的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航空飞机装配碳刹车盘的新阶段,实现了我国重大航空部件国产化新局面。

  特种纤维平面织物、纤维预浸料、多功能预制体制造装备多为复杂多元非标设备,市场上无法直接购买使用,公司组建研发团队,拥有核心装备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出一体化集控碳纤维无纺非织造系统设备、双向运行特种针刺设备、数字化多轴向设备、特种纤维三维编织设备、特种纤维增强预浸树脂复合设备等装备系统,为公司战略规划及未来发展,以及产品的研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公司拥有高效、高素质管理和技术团队,具有长期的技术、管理经历和工作经历。拥有飞行器设计、纺织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学、电气自动化、结构力学、工程力学、化学分析、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博士、硕士、学士组成的研发技术团队,形成了创新高效的研发体系。

  天鸟高新是国内大型产业化生产飞机碳刹车预制体的企业,国内大规模的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生产企业。公司注册拥有“天鸟TIANNIAO”商标,产品获得了国际邓白氏代码和出口美国免检代码。公司设计的生产线不仅适应品种多样化、系列化等生产需求,而且适应了航空航天小批量研制、多品种工程化、定制产业化的柔性需求。

  公司建有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研发平台的优质高效运行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领先地位。公司对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突破,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公司秉持确保航空航天产品万无一失及保障大众生命安全为第一的安全理念,为确保产品质量,建立了覆盖研发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测试验室,拥有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数字化三坐标扫描系统、热流法导热仪、高温平板导热仪、碳硫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碳纤维检测引伸计、密度梯度仪、数显式测厚仪、扫描电镜等质量检测设备,拥有材料性能分析及综合评估能力。并严格执行军品、民品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和产品标准,强化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通过提升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天鸟高新主导产品之一碳纤维预制体、石英纤维预制体主要用于制备碳/碳、碳/陶、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有着极高的安全和性能要求。公司严格执行GB/T19001-2016/ISO9001:2015、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以及AS9100D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建立了产品质量管理和检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军工、民航及民品市场客户要求。

  高性能纤维预制体是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材料,预制体综合性能决定着材料的最终性能,公司产品及技术处于产业链的关键中间环节,技术背景显著,为业内知名企业和优秀供应商,航空航天领域高度关注的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发展优势突出。公司通过高端技术结合工业化发展,进一步拓展产品在新能源、轨道交通、建筑工程和汽车等民用产业领域的应用,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加速企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国内该专业领域的引领者。

  顶立科技一直注重研发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将新材料制造工艺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有机结合,科研开发与成果产业化紧密结合,实现材料工艺与装备技术紧密结合。公司建立了一支多学科、高水平、复合型研发团队,覆盖了机械、电气、控制、材料、冶金、管理等领域,打造了“既擅长装备技术、又精通材料工艺”的多学科高水平创新团队。公司“新材料技术及热工装备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和“碳基复合材料特种热工装备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入选“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公司拥有“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新型热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航天航空热工装备工业设计中心”、“航空动力特种焊接技术与材料湖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绿色节能热工装备与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材料热工装备)”、“湖南省专家工作站”,建立了“材料工艺与热工装备创新(体验)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流的创新平台为科研开发及成果产业化提供了组织保障,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公司创新的显著特征和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还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与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湖南省新材料及其新型热工装备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南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通过技术领先优势占领高端市场,与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在特种热工装备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是航天航空等领域特种大型热工装备重要研制生产单位。

  公司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化应用的研发模式,一方面确保了公司对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持续创新,另一方面确保公司研发的产品能满足客户及行业不断提高的需求,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产品系列齐全、可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特种热工装备制造商。

  公司产品具备超高温、超大型、智能化、绿色化、多功能一体化、定制化等众多特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创新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湖南省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湖南省百项重点新产品”“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荣誉。

  公司一直秉承琢精品、树品牌,全力打造一流的企业形象的原则,拥有一支高效率的生产队伍,并严格按照GJB9001C、ISO9001、ISO14001和OHS28000体系要求进行生产,坚持质量管理常抓不懈,以质量为本,质量就是尊严的理念,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特种热工装备,产品技术质量优良。

  公司不仅是高端装备的制造商,更是高端技术服务商和高端装备运营商。公司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牵引,针对用户的痛点、难点,制定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的设计、高品质产品和优良的技术服务满足了众多知名企业对特种热工装备的需求,主要客户群体为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骨干企业。公司与多家客户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是中国航天航空的战略合作伙伴。

  2024年,公司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持续深耕主营业务,但受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了短期波动,公司也积极应对,努力做好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5076.49万元,同比增长16.06%,但经营业绩短期有所波动,实现利润总额29294.31万元,同比下降53.9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2985.51万元,同比下降56.57%,主要是铜基材料板块业绩有所波动,军工碳材料板块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1)报告期内公司铜基材料板块产销量规模、营业收入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铜基材料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247797.51万元,同比增长16.84%,销量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6.41%,其中:铜板带产品34.72万吨,同比增长6.22%,铜导体产品43.62万吨,同比增长6.17%;铜合金产品6.09万吨,同比增长13.48%。

  2)受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及铜价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铜基材料板块经营业绩同比有所下滑,特别是第三季度,基础材料板块下游市场消费走弱,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产品加工费下降,销售毛利率下降。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通信、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建筑、智能制造等国民经济领域,也被誉为“全球走向净零排放道路上最关键的原材料”。国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做精下游高端材料、促进产业供给高端化、加快产业绿色化等成为我国原材料工业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未来优势企业会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公司在此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品向高端领域过渡,坚定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近些年,我国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能源转型革命的深入推进带动相关产业用铜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和优异的力学、热学性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部件材料、体育休闲器材、风电叶片、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政策为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务院、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支持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发展政策,着力于先进技术创新与突破,高性能纤维产业链各领域国产化和量产化的进程加速推进,未来发展趋势向好。

  特种热工设备应用领域从金属材料拓展到非金属材料,包括碳纤维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玻璃复合材料等。总体来看,产业技术创新驱动特征明显,发展趋势明晰。技术综合化、复合化程度大大提升,是综合装备制造业的典型特点。针对生产新材料,开发采用诸如大尺寸、高真空、高温度、气氛精确控制等技术的专业热工装备是行业发展趋势。计算机模拟和人工智能一体化的智能化、集成化控制技术是未来热工装备的技术发展方向。

  始终专注主业,注重能力建设,扬长补短,通过长期持续努力,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先进材料研发制造平台型公司。先进铜基材料坚持用最环保的材料、做最高端的产品,做强做精,替代进口,做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主导者;军工碳材料坚持高端定位,保持军品垄断,快速提升民用产品规模,做碳碳复材行业第一品牌。

  产品领先:坚持产品领先、规模领先和成本领先;有质量、系统地进行产品升级。通过产品领先、附加值的提升来增厚利润,并带动规模的进一步增长。先进铜基材料通过推动铜板带产品升级来整体板块全面升级,向高精尖发展,形成高精尖、高质量性价比全面覆盖,替代进口、参与全球竞争;军工碳材料坚持高端定位、服务国防军工、保持绝对领先,由军品向民品延伸。

  再生循环:实现“原料采购”向“原料经营”转变。抓住“十四五”期间国家规范再生循环的机遇,利用公司利废率强的优势,将原料纳入事业部的经营体系,集团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整合,建设再生资源示范基地。

  机制领先:持续系统优化用人和分配机制。重点构建长效的股权激励机制,让员工共同分享企业价值成长的成果,实现人才成长与共同富裕;坚持长期主义,培养有志向和信念的核心团队,同时高质量地引进人才。通过机制领先,保持在行业和区域的竞争优势,激发全体员工,特别是核心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和向心力。

  运营提效:系统地改善经营质量。利用好信息化等现代工具,不断提炼和优化运营模式,做到可复制,提升各个单位的经营效率,改善经营质量、增厚企业利润,最终实现运营提效。

  2025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竞争,公司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做行业龙头”的总体发展目标,营业收入争取站上600亿元。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加快推动已建和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产,发挥产品和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综合竞争优势。

  (1)先进铜基材料项目:加快推进《年产5万吨高精铜合金带箔材项目》和《年产6万吨高精密度铜合金压延带改扩建项目(二、三期)》等募投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同时以新项目建设为牵引,推动已有生产线的工艺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和智能化提升,积极提高先进基础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占比,形成规模增长、品质提升和效益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

  (2)军工碳材料项目:公司通过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确保其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的领先地位,子公司江苏天鸟在保证军品供应的同时,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下游延伸,加快提升民品规模,丰富应用场景。

  同时,根据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公司经营层根据相关政策精神推进顶立科技在境内独立上市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将密切关注新兴产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在铜基材料方面,聚焦新能源储能、智能AI等领域,通过布局镀锡铜线的生产与研发,积极应对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对高精度电子信号传输需求的增长;在军工碳材料领域,关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场景,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并丰富核心技术体系迎接产业变革。

  现有客户深度合作: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级管理,针对核心客户制定专属的合作方案。对于铜基材料客户,根据电子、电力、汽车等不同行业客户的特点,成立专门的客户服务团队,定期进行回访,及时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对于军工碳材料客户,加强与国防军工单位、航空航天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响应客户的项目需求,确保产品按时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提高产品在武器装备、飞行器关键部件上的应用性能,进一步加深合作关系。

  潜在客户精准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结果,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寻找潜在客户与新的市场机会。对于铜基材料,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企业,积极开拓这些领域的客户资源;在军工碳材料领域,除了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线上线下宣传结合:线上定期发布公司产品动态、技术创新成果、行业解决方案等内容,吸引潜在客户关注。线下方面,参加国内外知名的行业展会,如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等,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演示等方式,展示公司的产品优势与技术实力。

  行业标准制定参与:积极参与铜基材料和军工碳材料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公司将组织技术专家团队,结合自身的研发成果与生产经验,为行业标准的完善提供建议。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与品牌影响力,使公司品牌与高品质、高标准的产品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实施精准化生产组织与全流程风险管控,实现经营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坚持践行以销定产策略,构建订单驱动型生产体系,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应收账款精细化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销售团队绩效考核挂钩机制,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同时,着重强化内部风险管控,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内控监管执行力度,严格风险控制,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坚守稳健经营理念。

  上述经营计划的提出仅为管理层对全年经营业务开展的合理设想,并不代表公司对2025年度盈利或经营状况的预测,最终能否实现尚需得到市场的验证,此外还受宏观市场环境、人力资源配备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特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成长性行业,虽然竞争格局出现良性的变化,但受到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影响,仍存在以下风险。

  公司铜基材料制造与销售业务,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汽车、房地产市场消费等因素对公司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内生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始终保持企业良性运行和一马当先的优势,每一次经济增长放缓,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既是风险、更是机遇。

  公司铜基材料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铜、钢、锌等金属,上述原材料价格受国内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若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下跌,公司的客户可能延迟采购货物,公司存货将可能面临跌价损失风险。

  应对措施:实行以销定产,扩大战略客户长期订单占比,充分利用销售合同对锁、套期保值等方式来覆盖现货敞口,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行业集中度低,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虽然产品主流主要在高端市场,但随着高端产品产能的进一步释放,高端产品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应对措施:坚持最优供应商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产品领先战略),用一流产品和一流性价比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原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在资源可控、研发技术、装备升级等方面形成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同等质量价格最优、同等价格质量最优,构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成本领先和产品领先优势。

  高端产品、尖端技术,研发难度系数大,可能存在研发短期不能见效甚至失败的风险。

  应对措施:加强与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的合作,注重技术引进,实行协作开发,提高成功率,分散风险。

  材料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需要形成持续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核心技术人员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在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随着市场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人才流动性将不可避免。

  应对措施:营造具有吸引力的事业发展平台,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吸引人才;建立具有公平性、激励性的考核机制,让能干的、肯干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获得高额回报;加大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的推行力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公司产品品种多、销量大、销售金额高、客户分散,部分客户采取先发货后收款的结算方式,存在单笔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以高端优质的产品占据营销主动权,用产品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从根本上降低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风险;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做好客户资信评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将应收账款的回笼与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相结合,从内部管理上降低出现坏账的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楚江新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