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冻下的文化再生
古意盎然不是千年颜神古镇的唯一描述,一个曾经式微的古村落亮丽转型,成为十年来全省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和淄博市文化资源“活化”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人、文化遗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是什么让古镇焕发出生命之光,让古镇之游焕彩出群?
沉浸在博山颜神古镇,仔细体会发现,这里古老遗存和现代业态相互交织映衬,竟是如此相得益彰,没有丝毫违和感。2022年6月,古窑村以“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项目入选山东省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颜神古镇,成为淄博市活化利用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的代表之一。
“不损害文物价值,不损害传统街区的价值,找到颜神古镇文化的再生之路,才能让古镇活起来。”淄博朗乡古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亚明说。
李亚明是颜神古镇——古窑村护改开发方的负责人,他本硕博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专业,是“古城卫士”——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阮仪三的弟子。此前,他带领的朗乡团队,在福州保护和活化了明朝古村三落厝,将一个石材加工的重污染村落改建成2021年福建金牌旅游村,成为人文福建的代表之作。此次,颜神古镇护改项目不但邀请了阮仪三先生担任总顾问,还邀请了一众建筑设计界大咖:像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英国“世界未来建筑奖”首位中国得主郑炘教授等参与到项目中来。
在今年世界瞩目的冬奥赛场上,首钢园完成了“从火到冰”的重生,让世界为之心动,让人感受到了工业风貌和历史文脉的延续。然而,对于李亚明来说,当年与古窑村结缘却并非是“一见钟情”。跟以前做的项目不同,破败的古窑村不是一个一眼就能看懂的项目。
淄博朗乡古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毅文还记得当初见到古窑村的情景:“当时这里是一片破旧的老厂区夹杂着老旧的民房,很多人早就迁走了,有些院子就像废墟,院里枯枝杂草,满地碎砖烂瓦、建筑垃圾,人根本迈不进脚去,一些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坍塌……这些情景让大家心里不禁打鼓:这么破败的房屋还有保护修复的价值吗?” 如何读懂千年古镇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李亚明带领朗乡团队先后到古窑村考察了20多次,请教了很多工艺美术大师、匠人,终于读懂了古窑村,开启“唤醒”千年古镇之路。
怀着虔敬之心长期的探究,让李亚明对古窑村了如指掌。他认为,在我们不难发现和认知一个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时,不但要看它本身的价值,还要看它的完整性。
作为国内唯一成规模的原生古窑集群,古窑村成为中国手工业体系中唯一的城镇规模的完整遗存;再就是,匣钵、窑墼独特建筑氛围形成了不同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特殊建材特点,形成了极具建筑美学的材料装饰图案,产生了打动人心的生动美感,让颜神古镇成为古镇体系中建材最为丰富的颜值担当。最重要的是,古窑村原生的高密度艺术大师与高级匠人、陶琉艺术家,才是让古村重生的最重要财富。
李亚明说:“任何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方,它一定有丰厚的艺术土壤。当我跟周边这些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家交流的时候,突然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它的文化再生系统一点也没有废弃,它得到了升华。”当年诸多国企所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和生产技艺犹在,这是一个传统的文创产业,而且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从传统的手工业体系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仅这一点就非常珍贵。原来的产业依托没有了,人必然要迁出去,这是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只有吸引新产业人员进驻传统空间,才能再现文化活力。他认为,这是一个活的古镇,是当代能找到的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文旅价值的项目,可遇不可求。
于是,幽静的街巷、带着余温的古窑、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群落,这些真正意义上的颜神古镇的精华和缩影,在多位大师的规划下走向新生。历史断面的惊鸿一瞥
朗乡团队的保护与更新理念,首先是“历史断面的截取——速冻下的文化再生”。即保存古镇历史遗存的横截面,让人们聚焦那惊鸿一瞥。
颜神古镇的区域内包含多个年代的历史遗存。既有明代民居,又有大量的清代古窑、寺庙、民居,同时又有重要的民国时期的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的建筑也丰富多彩。“我们并不刻意地让古镇回到哪个时期,而是忠实地保持其原生的混合状态。所有的梳理都是围绕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李亚明说。
在建筑年代上,古镇南部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村落建筑,北部则多是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遗存,很容易产生违和感。规划团队认为,虽然年代感大有不同,但建筑中匣钵与窑墼形成的材料色调一致,而且有很明确的同一区块的风格意向。于是,具有窑火气息的匣钵与窑墼,成为统领各个时代建筑遗存的重要特征和灵魂。这一体现瓷乡文化的强烈特征,让本来泾渭分明的历史与当代街区,在颜神古镇形成罕见的和谐景象。
经过详细论证和规划,他们小心翼翼地对古窑村进行了保护性的修旧如旧的开发和改造。清理施工中,哪怕是遇到半爿残破的老窑,一堵残墙断垣,一扇残留的门框,李亚明都要亲自过问和处置。刚开始,有人建议把影响施工的一堵破墙先扒掉,李亚明说:“你要真把那个墙扒掉了,这一个项目我就不干了,因为它是整个项目的魂,就是用这种斑驳沧桑的风格映衬现代的舒适精致。所以,当不知道该怎么去展示这个墙的时候,在有些人眼里它就是建筑垃圾;如果懂得历史人文遗存蕴含的审美价值,知道怎么呈现它,整理出来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景观,而且现代人造不出这个味道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李亚明说,这些原生的建筑跟周边的风、水、雨、露已经完美融合了上百年甚至更久,突然间去改变它生存的小环境,可能它还受不了。于是我们在古镇看到,像断壁残垣、斑驳掉皮的墙、残破的小门楼,都保持了原生的状态,别有韵味。
他们像考古一样,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宝藏。2020年5月,在对古窑周边进行清理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座直径五六米的古碾,还有水井。李亚明推断,在附近房基下可能还埋着原来的沉淀池,这是一套完整的“古窑泥碾系统”,展现了明清时期陶瓷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老牛拉碾将陶瓷原料进行研磨,通过碾沟进入泥浆池沉淀,再导入晾晒池,最后拉胚制作,在古窑中烧制成型,这是博山千年陶瓷生产历史的一个缩影。如今,古窑、作坊、水井、古碾这些陈旧古老的遗迹,与不远处机器时代的大烟囱、机器、厂房交相呼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展示着生产方式的演进。
他们还对古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进行学术性考证。古镇有个传说:明朝时冯家家道中落,一位后中进士,重新买回祖屋、光宗耀祖的故事。但年代太过久远,冯家大院经过多次变迁,无法确认其具置。然而,在修复旧卫生院时,发现了被掩盖在现代砖墙之后的门廊与木柱,经过同济大学专门研究古建修复的博士后团队对传统院落规制的还原,初步确定这栋建筑为冯氏的祖屋。
在当地史料和网络上搜索明朝青州(当时博山隶属青州)冯姓进士无果,后来确认山头冯家为冯家峪分支。他们通过查询冯家峪《冯氏宗谱》《浙江通志》《顺治黄岩县志》《山东通志》等史料记载发现:山头冯氏,冯永桢,字介石,顺治丙戌年(1646年)3甲第20名进士,历任黄岩县知县、昌平州知州。基本判定冯家出过明代进士的说法有误,应为清代顺治年进士。让游客留下“发呆”
“原汁原味保留着历史,并不代表墨守成规。”李亚明认为,每个年代的历史环境,都需要与当代生活对接,让历史重新参与现实。给古老的建筑遗产,赋予新的空间应用价值,才能让古镇产生活力。
他认为,现在有些地方古镇开发往往陷入同质化、商业化、千篇一律的困局,其实是忽视了人性尺度的生活价值。成功的古镇保护是游客愿意留下来“发呆”,而这一点与新生代对古镇慢生活的诉求正相契合。
李亚明说,建筑规划专业里面有两个专业术语,一个叫空间,一个叫场所。空间是物理构造,它不需要有生命体,一定要有人的精神内涵在里面才叫场所。我们正真看到有些古镇、古村落,简单粗糙地去还原旧的生活状态,只能停留在观光型旅游的发展阶段,令游客们看了就走。而在颜神古镇每一个角落,一开始就把“人”考虑在里面。生活化的人和空间形成互动,从空间到场所,人起到了桥梁作用,所以让游客感到亲切,才能留住他们的脚步,感受古镇慢生活。
“再厚重的文化,也要给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一种交流方式,这才是成功。每一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来到颜神古镇,都能找到触动内心的属于自身个人的情愫。”李亚明说。像古镇的“溪园”,在设计师的妙手下,三座古老圆窑与当代建筑交接在一起,匣钵的应用呼应着古镇的历史,新旧碰撞、虚实相生,让人可以惬意地享受一段难忘时光。
李亚明常说一句话“无创意不作为”。然而,游客在网上对他的赞赏却是:“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设计”。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恰恰是遵循“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设计理念,才能产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美学效果,才看不到雕琢痕迹,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规划设计中的体现。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何加强产业引导,激活文旅型历史古镇的造血能力,让文化为产业“赋能”,让产业为文化“输血”?
李亚明认为,作为国家级第一批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博山依托的就是以陶瓷与琉璃为主要特色的传统产业优势。颜神古镇,则是传统产业最重要的推广平台。古镇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有160多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这中间还包括刚刚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宫廷御品“鸡油黄”的传承人孙云毅。还有非常多新生代艺术家,他们有巨大的影响力,自带产业还自带流量。
对于颜神古镇,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持君说:“我认为这个平台挺不错,里面集合了各种工艺的匠人或者是艺术家,或者是一些爱好者,在这里有施展的空间,非常有利于琉璃文化的传播延续。”
如今的颜神古镇涵盖了度假酒店、民宿、古窑酒吧、大师工作室、琉璃工艺实验室等,有地方特色民俗、美食街区,有陶琉精品展示、交易市场,有民间地方艺术品收藏博物馆群,有全国性的大专艺术院校学生实习培训基地,有陶琉文化为主题的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研学基地,以及北方区域艺术家聚集群落,同时搭建并运行青少年研学平台,文化产业(陶瓷、琉璃)研发、生产、营业销售平台……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颜神古镇的再生,是十年来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的典范,它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这里,人、文化遗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精彩展开,给美丽山东增光添彩。
2024年9月19日,云南省文山市小马厂城市田园综合体内,5000亩梯田水稻金黄满溢,农机轰鸣,穿梭其间加速秋收。
2024年9月19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通顺街小学学生在进行秋收作物运输比赛。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