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石成金”!电卡制冷效率提高近百倍
材料力学的应变工程被业界称为“点石成金”术,其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某种衬底上外延生长另外一种薄膜材料,以此来实现由晶胞结构失配带来的外延应变。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受“点石成金”术启发,首次在先兆型铁电体钛酸锶氧化物薄膜中实现了应变增强的电卡效应,使体相钛酸锶材料电卡制冷效率提高10倍以上,在居里温度(243K)附近制冷效率甚至可提高近百倍。该成果日前分别以长文和研究简报形式发表于《自然-材料》,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制冷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近百年来,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一直占据着空调、冰箱等制冷市场的主体地位。
氢氟烃是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的核心制冷剂,但其在生产、使用、废弃过程中的泄漏导致了不可逆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气体排放。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能效和制冷功率密度低、体积和噪声大、不利于集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子、医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业界一直在研发新兴制冷技术。电卡制冷具有高效率节约能源、环境友好、快速制冷等诸多优势,是有望取代传统气体压缩技术的制冷方案之一。”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张森表示,目前怎么来实现更大的电卡效应、更宽的工作时候的温度等仍具有挑战性。
何为电卡效应?张森解释,它是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偶极子发生有序、无序的转化,由此产生热力学熵或气温变化的一种效应。
“微观世界中的电偶极子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下课没有电场时自由活动,有序度低;在上课即有电场时坐在座位上,有序度高。”张森说,这种秩序的高低或混乱程度的高低就是熵,与热量或温度相关联,因此电场的变化带来微观偶极子有序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带来热力学熵或温度的变化,以此来实现制热或制冷。
张森介绍,寻找更高电卡效应的新材料或提高现有材料的电卡性能,是未来研发基于电卡制冷新型器件的关键环节。
钛酸锶材料是一种被称为“先兆型铁电体”或“量子顺电体”的材料,只在接近绝对零度(-273℃)时才展现出铁电性或电卡制冷效应。那么,如何让钛酸锶发挥更强的电卡效应?
天然材料中的电卡效应比较弱,最佳工作时候的温度也偏低或偏窄。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需要继续寻找或者合成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在无机材料中通过经典的掺杂或离子代换等工艺提高电卡效应或其工作时候的温度。“但这样往往会因掺杂引发的缺陷导致漏电乃至器件击穿损坏,对产业应用不利。”张森说。
“钛酸锶材料底子好,如何培养它产出新材料,是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张森表示,材料力学界的“点石成金”术在超导、磁性以及铁电特性的调控方面都有应用,团队受此启发将其用在电卡增强上并取得成功。
据介绍,这项研究前后持续了7年多,仅论文就修改了30余稿,难度大多分布在在高质量薄膜制备、结构的精细表征、各种电学效应精确测试、朗道理论的全面和深入分析。
研究团队反复验证推敲,最终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钪酸镝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出高质量钛酸锶薄膜,使钛酸锶固有的电卡效应在172K至300K温度区间提高10倍以上,在243K附近达到上百倍的增强效应。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原来的体相钛酸锶材料电卡制冷效率被提高了10倍以上,离实际应用更近一步。
“我们提出的应变增强方案是一种新思路,可较好地避免漏电、器件击穿损坏等问题,但这也对薄膜生长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森表示,研究提出的通过外延应变增强钙钛矿氧化物薄膜电卡效应方案,为拓展电卡材料研究体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高效率节约能源、环保便捷的新型制冷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介绍,该论文投稿过程中,3位审稿专家都给予了肯定,认为在钛酸锶材料中进行系统表征并实现电卡及其增强效应“实属罕见”,该研究代表了电卡领域的革新成果和重要进展。
团队的研究成果离应用还有多远?张森说,目前电卡效应在国际上已有部分应用,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打造低碳、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我们的这项研究成果虽然增强效应强,但钛酸锶本身的效应太弱,最终增强后的电卡效应也不是很高,离实际应用可能还有比较长的距离。乐观估计,或许未来5至10年其有望在红外制冷、芯片原位热管理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 Alex Muller称钛酸锶是“固体物理中的果蝇”,很多重要的固体物理现象都是从该材料上发现的,甚至其中还有一些至今还没被完全理解的现象。
“目前来看,本研究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给物理以及材料科学带来的启示意义上。我们的研究以钛酸锶为范本,从物理上证明了外延应变是增强现有材料电卡效应的有效方案,可启发更多相关研究工作,从而促进无机电卡效应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张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