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河南两会: 高校政协委员积极建真言、谋良策
来源:米乐体育m6官网下载  添加时间:2024-10-17 04:34:11

  1月27日,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来自河南省内高校的省政协委员们齐聚郑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履职尽责,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建真言、谋良策。

  省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郭改英提出“促进我省地方高校高水平发展”“加强大中小全学段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打造河南黄河文化精神标识”“推进返乡入乡旅游创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4项提案,积极反映了行业关切、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促进我省地方高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郭改英认为,高校高水平发展蕴含着教育阵地、创新重地、人才高地的综合意涵。然而,河南省地方高校在探索高水平发展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第一,学科结构不科学,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不高;第二,师资队伍薄弱,创新动力不强;第三,社会服务意识不足,机制载体缺位;第四,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她建议,一是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搭建服务载体;四是提升治理能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忧、办师生所盼,发挥全体师生的聪明才智办大学。

  在打造河南黄河文化精神标识方面,郭改英表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河南地处黄河文化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根文化,应努力打造河南黄河文化精神标识,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她建议,一是凝聚与彰显黄河文化精神标识,二是做好黄河文化精神标识的创造性转化,三是提炼黄河文化精神标识的精神品质与精神追求并实现创新性发展,四是打造黄河文化精神标识彰显的文化生态。

  省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志勇提出了“加强我省人工智能生态安全治理”的提案。

  张志勇表示,当前,河南省在AI应用生态治理方面还存在比较大差距,亟需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法律和法规和政策制定方面,没有充分跟上国家对AI生态治理的总体要求,河南省在AI产业发展与治理领域的地方立法还是空白。二是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研制活动中尚未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产品设计和服务应用中还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与威胁。三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安全对抗关键技术探讨研究领域比较薄弱,有关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的知识体系、课程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还未落到实处,跨学科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四是公众对AI安全和科学伦理的认知与关注程度不够,AI应用中的个人和企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张志勇建议,一要加强人工智能生态治理政策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地方立法;二要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创新人工智能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三要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与伦理关键研发技术投入,创新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四要提升公众对AI的认知与关注度,强化隐私权与安全意识。

  省政协委员、平顶山学院副校长米立伟作为尧山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对如何逐步提升省实验室效能提出了建议。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委、省政府用“华山一条路”来形容创新作用之大,强调“舍此别无他途”。截至目前,河南省已经组建了16家省实验室。

  去年10月,尧山实验室成功获批,这是新材料领域的省实验室。尧山实验室主要围绕尼龙新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开展前沿研究。

  自建立以来,尧山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管理、科研和用人机制。“从事上,‘顶天立地’。”米立伟说,一方面,实验室围绕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来开发,另一方面做好尼龙新材料、航天用高分子加工件等项目落地转化。

  “从人上,我们打破传统事业单位编制、行政级别、用人制度等限制。”米立伟介绍,实验室从“行政本位”向“科学家本位”“专家本位”“人才本位”转变。同时,实施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第三代碳化硅纤维即将在平顶山落地。

  “例如董绍明院士,他系统解决了航天领域很多卡脖子问题,他开发的陶瓷基卫星镜筒,有效减重一半以上,成像更加清晰。陈卫华教授,她将尼龙、纤维材料应用到钠离子电池隔膜,起到了很好的延链强链补链作用。”米立伟说。

  此外,尧山实验室还将本土人才融入院士专家团队,“借船出海”,要求实验室小组成员做到7个“1”——1本书,1个学生培养,1件专利,1个标准,1个项目,1篇文章,1个产品设计,切实培育梯队人才。

  米立伟结合自己体会,对如何逐步提升省实验室效能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项目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米立伟表示。二是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米立伟说,实验室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科研定位,坚持“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做什么——这是求生存;市场上有什么,我们做好什么——这是求发展;市场上没什么,我们创造什么——这是求卓越”。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充分的发挥尧山实验室效能,继续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米立伟表示。

  省政协委员、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董事长王新奇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家三的故事。他的外公王广亚博士是豫籍台湾教育家,他先后创办了台北育达中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等学校,培养学子近百万人。”王新奇分享道,其外公在73岁的时候毅然回到家乡河南,在新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由台胞捐资兴建的本科高校——郑州升达学院;83岁时又创办了郑州商学院。目前,这两所高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20万名建设者。

  王新奇感慨道:“我的外公长期致力于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他热爱祖国、回馈桑梓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母亲和我本人。我的母亲王淑芳女士曾连任四届河南省政协委员,多次为两岸的交流合作建言献策。我作为台胞家属、升达第三代教育事业的传承者,在团结广大台胞、推动两岸教育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和实践。”

  两岸文化交流,是增强两岸人民情感和认同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升达每年都安排100多名师生赴台研修、学习,成为豫台交流基地;我们承办的中原文化宝岛行等两岸大学生交流活动,为台湾青年了解河南、体验中原文化创造了条件。”王新奇说。

  经过多年实践,王新奇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军”。王新奇希望,“通过河南省政协提供的平台,逐步加强两岸学分互通、学历互认、学生互换等工作。同时选聘更多的台湾知名学者到河南高校工作,共建高端科研平台,为两岸开发更多的新兴起的产业”。

  “我相信,在省政协的全力支持下,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一定会慢慢的紧密,开放合作空间一定会慢慢的宽广。”王新奇展望道。(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陈凤岳)

  • 15963662591
  • xue@wfanxcl.com
  •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北海路8616号商会大厦1424室